掃帚劃過村內小巷的沙沙聲,清運車喚醒沈睡田壟的轟鳴聲,梨樹區梨樹鎮正用實乾奏響人居環境整治的奮進樂章,全鎮11個行政村通過專職保潔隊伍的精細管理與長效機制的深度實踐,讓昔日普通村落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振興的美麗樣本。
自今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梨樹鎮展現出非凡的攻堅魄力,全鎮上下凝心聚力,3400人次的清潔大軍、1300臺次的機械車輛,在鄉村大地上展開『美顏』行動。30餘公裡路邊排水溝重煥生機,100噸垃圾與30噸農業廢棄物被妥善處理,20處殘垣斷壁轟然倒下,2000多株景觀樹錯落成韻,為鄉村蝶變築牢根基。
為避免『整治—反彈—再整治』的循環,梨樹鎮在11個村推行專職保潔制度,為每村配備專業保潔員隊伍。這些『鄉村美容師』們每日穿梭於村間巷道,每天清晨五點的微光中,他們已開始清掃主乾道;午後烈日下,又俯身清理衛生死角。鳳山村4名專職保潔員更是開啟『全天候』模式,確保街巷時刻潔淨如新。
在管理創新上,梨樹鎮打出『組合拳』。街路包保責任制讓村班子成員各負其責,每人分包2 - 3條街道,每日帶隊巡查督導,保障溝渠暢通、路面整潔;『乾部督導+ 全民參與』模式激活治理動能,村『兩委』聯合村民代表、黨員志願者劃分『微網格』,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治理格局;村規民約將環境整治納入村民自治,設立『紅黑榜』,定期公示評比結果,讓『愛護環境』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
如今的梨樹鎮,處處洋溢著『全域美』的動人圖景。曾經主乾道與背街小巷的鮮明反差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潔平坦的硬化路面、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繁花似錦的景觀帶。猴石村作為精品示范村,白牆黛瓦與綠樹繁花相映成趣,村民們自發認領『門前三包』,將村莊當作自家精心呵護。
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成為發展的『綠色引擎』。鄉村旅游、特色農業蓬勃興起。副鎮長彭偉透露,下一步將投放100組分類垃圾桶,開展每月衛生評比,對愛護環境的家庭給予獎勵,持續鞏固整治成果。
從『一處美』到『全域美』,從『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梨樹鎮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這支由專職保潔員、黨員乾部、普通村民組成的『美顏天團』,正以精細化管理和長效化機制為筆,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詩篇,讓梨樹美麗鄉村成為村民幸福生活的溫暖港灣。
記者 孫洪義 塔日娜 穆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