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背景下,恆山區『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正書寫著『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這條連接民心的熱線,通過機制創新實現從『被動接單』到『主動治理』的跨越,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鮮活注腳。
黨建引領聚合力,難題化解顯擔當
該區建立『一把手負責制』硬核機制,要求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群眾訴求親自過問、全程跟蹤。通過構建部門聯動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接訴即辦—協同會辦—跟蹤督辦』閉環鏈條。最新數據顯示,熱線受理率、辦結率持續保持100%,群眾滿意度達99.38%,用實乾實績詮釋『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攻堅突破解民懮,歷史積案清零行動
針對張新街道頤香苑小區12年『辦證難』頑疾,區政府組建黨員先鋒隊,不動產中心推行『容缺辦理+擔當作為』模式,成功為115戶居民送上不動產權證書。今年以來,全區累計攻克234件歷史遺留問題,惠及群眾超千人,讓『紅本本』真正成為暖民心的『金鑰匙』。
助企紓困提質效,營商環境再昇級
創新建立企業訴求『2110』響應機制(2小時回應、1天答復、10天解決),中建材黑龍江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容缺辦理+上門服務』綠色通道,快速完成不動產登記。這一『黨員跑腿送服務』的創新實踐,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閃亮名片。
網格賦能強治理,未訴先辦築防線
全區網格員化身『民情前哨』,通過『日常巡查+微信預警』雙軌機制,主動發現並處置水管漏水、路面破損等民生問題。今年累計前置解決各類隱患300餘件,推動服務端口前移,實現『群眾少跑腿、問題早解決』的治理昇級。
恆山區營商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黨建+熱線』工作模式,把熱線平臺打造成察民情的窗口、解民懮的紐帶、暖民心的橋梁,以紅色服務動能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築牢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