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麻山區吉祥村,蛙聲裹著田梗的草香。村委會主任葛世海帶著幾位村民站在村西頭一戶人家的院子裡,目光投向被藍色防護網圍住的地塊——這裡,是多年前偶然發現的神秘山洞,至今仍籠罩著歷史的迷霧。
『當年村民嚴鍾堂家打井,鑽到13米深還沒見水,打井師傅一錘子下去,「?當」一聲竟鑿出個洞口。』葛世海撥開防護網邊緣的木板,洞口深不可測,幽暗深處仿佛藏著跨越世紀的秘密。站在一旁的嚴鍾堂說道:『打開洞以後,看裡頭,能跑大汽車,擱電棒照不到頭,多遠也不知道。老一輩常說,抗戰時期日本兵總開著汽車往這一帶跑,拉著不明物資進進出出,這山洞說不定就跟他們有關。』
如今,山洞已由相關部門封存保護,等待系統發掘。這個意外發現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吉祥村塵封的紅色記憶——這裡不僅是趙連奎、陳振江等抗日英雄的故鄉,更是白石砬子起義的發生地,麻山地區許多抗聯故事都在這裡傳頌。
抗戰時期,吉祥村曾發生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紅色往事。這個被日軍視為『模范集團部落』的村莊,實則是抗聯最可靠的地下交通樞紐。1933年日軍侵佔麻山,至1945年8月13日光復,12年浴血奮戰中,吉祥村交通站如暗夜明燈始終不熄。
1939年5月12日,東北抗日斗爭中的重要事件——白石砬子起義就在吉祥村爆發。經趙連奎策劃、孫鳴山領導,駐吉祥村的偽軍連在秘密籌備半年多後發動起義。起義中,該連88名官兵擊斃日本教官鈴木等5人,攜帶全部物資、槍支彈藥及馬匹投奔抗聯五軍,投身抗日斗爭。此次起義壯大了抗聯力量,成為地下交通線與愛國力量聯動的典型事例。
采訪中,在村民韓良元家後院角落,一口老井靜靜佇立。『這口井裡,當年抗日戰士打死了幾個日本兵,後來用木材填平了井,如今成了咱們村的「英雄井」。』韓良元指著老井說。
今天,這片浸潤著紅色基因的老區村,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振興篇章。走進吉祥村,硬化路面筆直延伸,文化廣場上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據介紹,去年村裡硬化路面1公裡,今年再添1公裡,曾經坑窪的土路變成了坦途;50萬元專項資金注入笨榨豆油加工廠,生產線從2條擴至4條,金黃的豆油順著管道流淌,成了村集體增收的『黃金液』。
產業振興的密碼,藏在山水間。村黨支部書記高渤站在雲山泉水豬養殖場的柵欄外,看著成群的山豬在林間拱食,眼裡滿是笑意:『咱這豬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玉米雜糧,肉質緊實醇香,如今在雞西市區的超市裡很受歡迎。』今年,養殖場計劃再擴建,引入智能化飼喂系統,讓『吉祥雲山泉水豬肉』從地方特色成長為區域名片。
在小雲山笨榨豆油加工廠裡,濃郁的豆香撲面而來。『傳統工藝不能丟,規模得跟上。』負責生產的村民黃甜甜邊檢查出油率邊說。工廠擴建後,年產能將從80噸提昇至150噸,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數據印證著變化:2024年,吉祥村集體收益突破90萬元,相較五年前翻了三番,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近40%。
目前,紅色資源已成為吉祥村發展的『活教材』。『白石砬子起義中,村民們給抗聯戰士送糧、當向導,如今我們要把這份勇氣化作致富動力。』高渤說,村裡計劃昇級垂釣基地,結合紅色研學推出『重走抗聯路+田園采摘』旅游線,讓游客在山水間觸摸歷史,在農家院裡品嘗泉水豬肉燉粉條、笨榨豆油拌涼菜等特色美食。
雨後的吉祥村,更顯清新生態。嚴鍾堂站在自家大院門口,望著院裡的『神秘山洞』感慨:『不管山洞裡藏著啥,咱村的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從神秘山洞的發現,到紅色故事的傳承,再到產業興旺的圖景,吉祥村正以『紅色引擎』驅動鄉村振興,用實乾書寫著『富民強村』答卷,讓這個革命老區村在新時代的陽光下愈發鮮亮。
麻山區吉祥村的變遷,正是千萬個革命老區蝶變的縮影:他們守著紅色初心,踏著時代步伐,日子定會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