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金鳴臺公園、雙擁公園等新建城市公園及『口袋公園』集中對外開放。這些散落在居民小區旁、街角路口處的『綠色微空間』,將昔日閑置地塊盤活為集休閑、健身、社交於一體的公共樂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轉角遇美好』的生活願景,從期待照進現實。
今年我市在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中,選址精准對接市民『急難愁盼』——優先利用城市邊角地、廢棄地、閑置空地等『碎片化』空間,重點覆蓋老城區、新建居民區等人口密集區域,讓『家門口的公園』觸手可及。設計上更藏巧思:特邀專業團隊結合東北氣候與本土特色量身規劃,更圍繞『一老一小』核心需求細化功能——阿塞利亞公園設『三味書屋』『百草園』公共驛站,讓市民在休憩中享受閱讀時光;松林路健身公園、穆棱河生態休閑公園配建兒童游樂區與輪滑場地,成為孩童嬉戲的歡樂天地;松文街游園、南園街游園則以涼亭、廊架搭配休憩座椅,為老年人打造親近自然、閑話家常的舒適角落;金鳴臺公園建設登山步道、休憩涼亭2個、庭院燈、還配備了停車位52個方便市民休閑健身;雙擁公園因地制宜的設計了雙擁主題元素,利用涼亭、長廊、步道打造了『一亭、一廊、一路』的濃厚雙擁文化氛圍,還配備了停車場,真正做到『一園一景、一園一特色』。
『原來這塊吧,這個是雜草叢生的一片沼澤地,現在呢,咱們出門走幾步就到公園了。這個地方呢,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無論帶孩子還是和同事啊,和老人聊天啦,這裡絕對是一個極好、極佳的去處!』在穆棱河生態休閑公園推著孩子遛彎的市民孫彬田,望著滿目的綠意與濃濃的文化氛圍,難掩心中的喜悅。這些口袋公園不僅是休閑場所,更兼具生態功能:選用本土喬木、灌木與地被植物科學搭配,既有效提昇城市綠化覆蓋率,又為鳥類、昆蟲營造了適宜的棲息空間,實現『生態效益』與『便民功能』雙提昇。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栽植喬木18723株、亞喬木510株、灌木41587株、綠籬91.1萬株、地被38.55萬株,鋪設草坪6萬平方米,種植草本花卉144萬株,播種草花5.42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達11.4公頃。
市園林綠化中心設計所副所長宿鑫介紹,市園林綠化中心在口袋公園建設中,始終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通過持續廣泛征求意見、精准優化設施配置,全力把『小而美』的口袋公園打造成提昇市民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以精細化建設進一步擦亮城市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