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血壓控制得還行,就是得記得少吃醃菜,藥可不能斷。』9月 24日上午,麻山區吉祥法治小廣場對面街道人聲鼎沸,醫護人員的細心叮囑與剪刀『?嚓』聲交織成動人的民生樂章——麻山區公益集市正式開張,這個集便民服務、愛心傳遞、政策解答於一體的『移動服務站』,剛一亮相就成了居民口中最貼心的『暖心港灣』。
在義診攤位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正俯身給老人測量血壓,針對每位居民的健康狀況量身定制養護方案,短短一上午就為40多位居民送上專業建議。隔壁義剪區裡,志願者手法嫻熟地修剪發絲,剛理完發的王大爺對著鏡子反復打量,豎起大拇指稱贊:『這手藝比理發店還地道,咱在家門口就享著福啦!』
『補』滿愛意的縫紉攤位前,志願者飛針走線修補衣物,得知獨居李奶奶行動不便,當即收好針線包上門取送;舊物漂流區的貨架上,200多件閑置物品找到新主人,志願者手把手教居民將舊T恤改造成購物袋,讓『閑置浪費』變身『循環珍惜』。積分兌換處的展臺前更是排起長隊,志願者詳解服務積分規則,琳琅滿目的兌換品吸引著居民紛紛詢問如何加入志願服務隊伍。
政策宣講區的『家常話』最是暖心。區醫保局、人社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用通俗表達解讀醫保報銷、就業補貼、養老認證等政策,針對居民關心的『異地就醫怎麼報』『老人防詐騙技巧』等問題逐一解答。『以前看不懂政策文件,現在聽他們一說全明白了!』拿著厚厚一摞宣傳資料的張阿姨笑著說,當天共有100多人現場解疑,500餘份宣傳資料被居民小心收好。
這場暖心公益集市的背後,是麻山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踐行基層治理『快、小、微』品牌的生動實踐。通過牽頭聯動20餘家單位,發揮『社區合伙人』作用,街道將『坐等服務』變為『上門送暖』,把群眾的『小事清單』變成了服務的『實事清單』。正如街道負責人所說:『公益集市不是一次性活動,我們要跟著群眾需求走,讓每一項服務都精准對接民心。』
據悉,麻山區公益集市將建立常態化運營機制,根據居民需求動態調整服務內容,同時誠邀更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居民加入,讓『暖心港灣』持續擴容。從一針一線的修補到政策紅利的傳遞,從閑置物品的流轉到志願精神的傳承,這場家門口的集市正悄然繪就麻山基層治理的溫暖圖景。
屈媛媛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