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又叫燈節,舊稱上元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篡權。呂後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劉恆(即漢文帝)為主。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到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這個有著兩千多年傳統的節日,其節俗一直盛行到現在。元宵這天,人們除了觀燈游賞,還要吃元宵。元宵,又名湯圓, 歷史悠久。人們在元宵佳節品味湯圓時,若了解一點有關湯圓的趣聞,則更添韻味。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准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說法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泰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據傳,春秋末期,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舟人撈起,色白而微黃,剖之其瓤紅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大臣識之,昭王遣人問孔子,孔子曰:『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這天為元月望(即正月十五),以後每逢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制此果,而以山楂做成胭脂紅的餡料煮熟食之。之後,逐漸演變成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
相傳,唐太宗為犒勞大將郭子儀,下旨御廚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應宴。御廚們靈機一動,創制出一道香糯柔軟的白圓團子,獻給皇上。唐太宗品嘗後,贊不絕口,並將其定名『唐圓』,象征唐朝一統天下。因唐圓是在元宵夜時吃的,民間遂稱之為元宵,即湯圓。
1912年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他心猶不足,還想當皇帝,卻遭到了人民的反對,心裡十分煩惱。一天,他有個姨太太想吃元宵,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個嘴巴,因為他聽成『袁消』。等問明白究竟,賭氣下了個命令,再不許叫元宵,一律改叫湯圓,當時有一道民謠:『袁世凱,立洪憲,正月十五稱上元。大總統,真聖賢,元宵改名叫湯圓。』活畫了竊國大盜袁世凱的丑惡嘴臉。
20世紀40年代,在寧波城隍廟有一個叫江阿狗的攤販,以賣紅棗湯和酒釀圓子為生,後來他學會了做豬油湯圓的手藝,生意日見紅火,不久他遷到開明街設店,為了招徠顧客,在店面招牌上,以自己名字的諧音畫了一只缸、一只鴨和一只狗(即江阿狗),這別出心裁的一招,果然引起顧客的好奇,加上他精湛的制作技藝,缸鴨狗寧波湯圓的名氣越來越大,流傳至今。
相傳,美國喜劇大師卓別林應邀訪問上海時,由著名電影演員韓蘭根陪同游覽城隍廟,中午時,一同到一家湯圓店品嘗湯圓。卓別林面對湯圓,不知如何吃法,便模仿韓蘭根的動作,舀起一個湯圓,一口咬下去,只聽到『吱』的一聲,餡汁四射,濺到自己和韓蘭根的臉上,卓別林一邊擦臉,一邊驚奇地問餡汁是如何注進去的。韓蘭根神秘地說:『這是祖傳仙方,從不外傳。』直到卓別林食完湯圓後,韓蘭根纔向他詳細介紹了湯圓的制作方法。卓別林得知後,贊不絕口。

元宵味美 不宜多吃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合家團圓時免不了要吃元宵。元宵又稱湯圓,是用糯米粉為主料做成的,有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果仁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及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為求湯圓味道好,有的湯圓加入過多的糖分及油脂,但過量攝取這些成分,將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元宵的營養成分、熱量和油脂高低因品種的不同而不同,但都具有黏性大、含糖量高、熱量高的特點。 因此,專家提醒,元宵味雖美,但不宜多吃,有些特殊病人最好不吃。
糖尿病患者:元宵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糯米粉。普通的米和面多屬直鏈淀粉結構,而糯米中絕大部分淀粉都是支鏈結構。其葡萄糖分子鏈與水和淀粉?接觸面積較大,很容易被淀粉?分解,迅速釋放出單個葡萄糖分子被人體吸收,這就決定了糯米比普通米和面更容易迅速昇高血糖。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誘發酮癥酸中毒。用番瓜、紅蘿卜及山藥等做甜湯圓的內餡,比起常見的花生、紅豆與芝麻等傳統甜內餡材料,甜度降低很多。
燉煮湯圓的湯料,可以用枸杞、紅棗、黑棗及白木耳配著熬煮,天然的甜味自然就會出來。可用市面上常見的代糖產品取代砂糖、紅糖或冰糖,不致對糖尿病人產生威脅。一些符合健康原則的甜湯圓,也不是可以放心大吃,糖尿病人大概可吃3?4粒。一顆甜湯圓大概約有60?70大卡的熱量,咸湯圓更高,一粒就有80?90大卡,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多吃幾粒對身體都是一大沈重負擔。4顆芝麻元宵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而無餡小湯圓大約40顆纔等於一碗飯的熱量,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吃沒有內餡的小湯圓,而且盡量以代糖取代一般的糖,或者以快步走一小時等運動方式消耗這些熱量。
潰瘍病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因此, 潰瘍病患者不宜多吃元宵,進食兩個即能品嘗元宵的美味,淺嘗輒止,確保健康。潰瘍病患者食用元宵時還應注意,如果是甜味元宵,湯中不宜再加入糖分;如果是無餡的小湯圓,則湯中可以配合些紅棗、枸杞、桂圓之類調味。
急性胃腸炎患者:患者的胃腸道正處於充血、水腫狀態,病人應吃些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高燒患者: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元宵,否則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少吃為宜。特別是痛風患者,應注意元宵餡所含的油脂會影響尿酸的排泄,花生、芝麻及豆沙含量高,會加重腎髒病的病情。
久病初愈者:此時患者食欲雖有好轉,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元宵不利於康復。
年老體弱者: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特別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慢性病患者:胡蘿卜及山藥等低熱量內餡比傳統的五仁、芝麻等甜餡熱量低很多,適宜慢性病患者食用。至於咸湯圓,慢性病患者最多吃兩粒即可,千萬不要貪多,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肥胖者:體重過重的減肥者,咸湯圓若多吃,千辛萬苦減輕的體重會很快恢復原狀,反而得不償失。
嬰幼兒: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1/4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
專家建議:由於元宵的含糖量高、熱量大,肥胖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食用時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以不增加每日攝入熱量為准。如果內餡為山藥,也要減少當天飯量,因山藥與白米飯同屬主食類。此外,用來制作元宵的糯米含有較高的支鏈淀粉,小孩、老人或腸胃不佳的人不易消化,不要空腹食用,也不要吃涼元宵。 ■文/(副主任藥師 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