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至2012年期間,市總工會大力提倡『開展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活動』,廣大職工積極響應,取得豐碩成果。
1987年,市總工會在全市工會和廣大職工中提出了『我為廠長獻一計,幫助企業解難題』的口號,把合理化建議納入雙增雙節考核內容,各企業建立起行政領導、工會和工程技術、業務管理人員參加的評審委員會或評審小組,建立呈報、評審、實施、獎勵的處理程序,促進了活動普及開展。
1988年,全市共采納實施職工合理化建議23758條,直接創造經濟價值8137.36萬元。1990年5月3日《工人日報》頭版以《雞西建立合理化建議評審機構》為題報道了我市由主管市長和有關部門共同組成合理化建議評審委員會,提高了合理化建議采納實施率。
1991年,市總工會進一步完善了全市工會『奉獻杯』競賽活動的考核內容,以市政府文件制定印發了《雞西市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實施細則》,全市各級工會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瞄准突破口,找准出力點,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努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雞西煤礦專用設備廠馬克志《雙刀搪》等5項榮獲省百項優秀合理化建議成果獎,煤機廠劉振生《修復進口機床》等3項榮獲全國優秀合理化建議成果獎。《雞西市總工會開展合理化建議和發明創造活動的調查報告》黑工辦發[1992]2號,經時任省委副書記謝勇充分肯定批示轉發全省。
2001年,市總工會響應全總關於在全國億萬職工中實施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號召,會同市科技局等四部門開展『創新杯』競賽,同時,市總工會下發了《關於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意見》。全年職工實施經濟技術創新項目9836項,創經濟效益9627萬元。雞西賽龍水泥制造公司《采用頂分解技術改造回轉窯》等8項成果獲省優秀成果獎。
2007年市總工會組織企業職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重點,深入開展『創新杯』競賽。在9月份省總工會、省經委、省科技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表彰的全省『創新杯』競賽總結表彰大會上,我市有5個單位獲全省『創新杯』競賽優勝單位稱號;有8個集體獲得全省『創新杯』競賽『創新示范崗』稱號;有51名同志獲得『創新能手』;有42項成果;78人獲得『創新杯』競賽創新成果獎。
2011年舉辦了『雞西市首屆職工創新成果展』,以廣大職工『十一五』期間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為主要內容,以翔實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示全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涉及全市各行各業共35個單位的200多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