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2月26日訊 (本報記者:張晶) 12月15日,隆冬時節,天空下起了小雪,但在雞東縣明德朝鮮族鄉北河村的高鳳岐家裡卻溫暖如春。
『大哥,這是4500元幫你賣大米的錢。』
『謝謝你們,感謝國家「精准扶貧」的好政策。大米平時最多能賣2.3元一斤,在你們的幫助下賣到了3元錢,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接過錢的高鳳岐眼含淚花的說。
今年51歲的高鳳岐是明德朝鮮族鄉農業鄉長孟范路的扶貧對象。老伴身體不好不能乾重活,女兒患有精神疾病,還有個9歲的外孫需要照顧,全家的經濟來源全靠種地來支橕。孟范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改善高鳳岐的生活狀況,幫他購買了雞、鴨、鵝等家禽,還想方設法為高鳳岐尋找大米銷路。通過與市農委主辦的中俄興凱湖源頭農產品垂直采購平臺負責人陸福仁溝通後確認:把高鳳岐家的大米以互聯網眾籌+精准扶貧的方式,通過中國眾籌網發布眾籌項目。
『由於貧困戶增收能力不強,缺少銷售渠道,因此很多農民的大米賣不上好價錢,打開銷路是脫貧的關鍵。因為我也是第一次以互聯網+農業組合的銷售模式賣大米,所以我們就先拿出來1500斤試試,沒想到真的成功了,這要感謝雞西市政府為農民搭建這樣一個增收的好平臺,平臺無償為我們服務,還墊款先把錢給了高鳳岐,等把大米發給眾籌戶的手中,他們纔能收到米款。』孟范路感激地說。
『我也是農民,知道農民有多麼辛苦,我們在興凱湖生態圈裡做生態有機農業,好的農產品就應該有好的價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我對家鄉農產品優質優價充滿信心,讓農民增加收益,讓更多國人有福氣吃到家鄉品質如一的好糧食是我畢生的事業追求,今後我會利用電商平臺多做活動,吸引更多外地人了解興凱湖生態圈,愛上這裡的生態之美,用互聯網營銷來發展我市的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帶動更多的農戶一起來脫貧致富。』陸福仁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