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消費昇級時代,食品行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轉型。追求自然、健康、綠色、便捷成為食品產業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裝、加工技術的創新正在帶來全新的食品體驗。未來產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新風尚?消費者在追求品質消費的同時,如何避開雷區?為幫助網友透過現象觀察食品產業本質,新華網食品頻道特別推出《一周食品觀察》欄目,希望通過梳理產業新聞,分析解讀產業現象,提供最具價值資訊,服務百姓生活。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任禹西)上周食品市場整體狀況良好,農產品價格較為穩定。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7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5.32,『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7.56,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牛肉、羊肉、雞蛋的平均價格依次為17.99元/公斤、61.87元/公斤、61.72元/公斤、6.85元/公斤,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和7種水果的平均價格分別為4.81元/公斤和6.01元/公斤。
據了解,近期餐飲行業步入穩定發展階段,整體運行良好。與此同時,餐飲業從業人數持續高漲,餐飲廚藝傳承和經營管理職業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結果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開設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院校有85所。2016年起,專業名稱改為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開設院校121所,2018年增至176所,較2013年猛增107.1%。
在提昇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時,有不少經營商將目光投在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上。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單一的銷售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現象在餐飲行業中尤為明顯。如今,『餐飲+購物』的多元化經營形式隨處可見,消費者可在滿足餐飲需求的同時,在同一家店內購買水果、零食、小吃等,呈現出『全零售』屬性。同時,憑借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方式,一些餐飲企業將『全零售』銷售鏈與外賣相結合,從而提昇運營效率和營銷轉化率,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在食品行業創新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情況不盡如人意。有一些商家為增加銷售量,提昇經營利潤,將某些知名食品企業名稱稍作修改印在產品包裝上,以達到魚目混珠的目的。據了解,『山寨食品』等假冒偽劣食品主要銷售集散地是農村,對行業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引起消費者不滿。為打擊此類行為,近3個月來,北京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工作,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41件,收繳假冒偽劣食品3000餘公斤。
食品質量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相關部門嚴格要求的內容。觀察周內,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針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網絡訂餐平臺進行約談,並提出工作要求。接下來,食品經營司將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再部署,進一步強化監管措施,確保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治理力度持續加強。
近日,山東省召開全省食品安全重點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2019年,山東省將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為核心,以全面提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為著力點,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系,多箭齊發保障食品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健康和美麗愈加成為人們選擇食品的重要標准。據悉,社會上近期流傳著『紅酒能美顏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答案是否定的。
據了解,紅酒能夠美容養顏的說法主要源於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紅酒中白藜蘆醇含量很少,每500毫昇紅酒中白藜蘆醇的含量約為5毫克,如果想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體重60公斤左右的人約需要每日攝入1344毫克的白藜蘆醇。因此,消費者需要理性消費紅酒,謹慎控制飲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