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衛中心創建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三
東北網雞西6月25日訊 (王雪 雞西日報記者 吳全革)走在各村鎮,只見道路整潔、河水清澈、農捨雅致,幾乎看不見垃圾。是什麼力量讓雞西的農村如此乾淨?
首先是制度給力。我市於2016年頒布實施了《雞西市農村垃圾治理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長為組長,包括三縣(市)六區在內的22個成員單位的領導機 構,確定了各自職責。2019年制定了《雞西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於加強雞西市縣(市)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設 施規劃建設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雞西市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上半年,我市各縣(市)區已完成制定本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雞西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報省專家組評審、項目入庫後組織實施,縣(市)區三級規劃正在抓緊編制中,為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標確立,制度先行,形成了上下合力。市環衛中心分年度明確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任務,以『目標責任書』形式『倒排工期』,層層壓實責任,細化落實到人。在 全市環境整治期間,市環衛中心深入縣(市)區現場督導農村垃圾整治工作。雞冠區啟動『情暖雞冠』志願者垃圾清理行動,紅星鄉、西郊鄉的志願者積極投入村屯 垃圾清理活動,並形成農村垃圾治理常態機制,共清除河道、村路、村圍等各處垃圾上千噸。
梨樹區全體乾部群眾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 戰。他們著眼於『早』,貫穿於『查』,立足於『整』。堅持搶前抓早,及時整改,劃分責任,推行包抓責任制、定期清理制等常態化機制。截至目前,全區11個 行政村共清理道路42公裡,河道18000延米,整治村民房前屋後亂堆亂放520戶,清理『三堆』700餘噸。
上半年,我市全面開展鄉 (鎮)農村積存垃圾整治活動。縣(市)區政府對所轄區域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陳年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況,重點對鐵路、公路、景區、河邊橋頭、村莊路邊、 田邊和樹林中等區域堆棄的各類垃圾,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清理存量垃圾,限定時限、集中轉運、不留死角,切實改善鄉村環境衛生『髒亂差』現象。
在農村垃圾治理中,各縣(市)區的垃圾處理設施和運行能力集中發力。市環衛中心督促縣(市)區加大農村垃圾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目前,六區三縣(市)共 計投入1460餘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設備的購置。他們對行政村增設公共垃圾箱、配備垃圾清(轉)運車,對環境敏感地區建設村級垃圾收 轉站;對暫不具備轉運和處理條件的村莊,設置垃圾指定堆放場點,實施定期轉運或處理,努力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嚴重不足現狀。
近兩年來,虎林市楊崗鎮垃圾填埋場、密山市當壁鎮和興凱鎮垃圾填埋場加快建設,現在已投入使用;已完成的梨樹區垃圾填埋場、麻山區垃圾填埋場已在農村垃圾 治理中起到了極大地作用;雞西市寶川垃圾處理廠、虎林市垃圾處理廠、密山市垃圾處理廠、城子河區永豐鄉垃圾轉運站、恆山區柳毛鄉和紅旗鄉垃圾轉運站、密山 市和平鄉和連珠山鎮垃圾轉運站等,極大轉變了城市垃圾向農村『包圍』、堆砌垃圾『城堡』的局面,防止在村屯周邊形成新的垃圾污染點及污染區。
梨樹區中心村村民李景福發出感慨:『現在農村的垃圾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