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0月8日訊(雞西日報記者郭銳)今年以來,我市推進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的改善,打造『辦事不求人』特色服務品牌,全市營商環境便利度在全省1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6位。
以重點領域改革為牽動,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行政許可服務。制定了《雞西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環境部署及窗口設置工作,省海康軟件公司正在抓緊制作管理系統,各審批單位正在梳理審批事項清單及相關材料。我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務服務效能,積極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聚焦與群眾、企業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項已達4786項,佔比83.9%;『網上辦』事項3615項,佔比63.4%;『馬上辦』事項1750項,佔比30.7%。深入實施『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按照國家和省部署,籌建我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已經進入招投標階段;不斷提高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水平,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75%,網上平均辦理時限為1.5個工作日,平均提速率85.1%;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進駐市政務大廳的780項政務服務事項(含子項和辦理項),有626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佔80.2%;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不動產登記改革上,集成不動產登記、房產服務、稅務、物管4個業務專網,整合房屋入戶、交易、抵押三大類13項業務申請表單及申報材料,減少重復提交材料8份,審批環節由原來的16個減少到4個,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上,實現『一次性告知、一表制申請』、『三十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今年全市累計發放『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0207份;企業開辦時間平均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激發市場活力為目標,優化市場環境。
積極放寬市場准入。在全市實施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制度,放寬對住所的限制,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等。
推進『先照後證』『證照分離』等改革,只保留28項前置審批事項,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和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辦理,有效降低了企業登記注冊難度,惠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5573戶。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和省制定的減稅降費政策,降低增值稅稅率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標准,對小規模納稅人交納的『六稅兩附加』實行減半征收。年初以來,全市累計減稅3.7億元,減社保費4592萬元;預計全年減免企業稅收6.3億元,減社保費1.5億元。全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引導銀行業主動為企業減費讓利,督促銀行機構強化服務價格管理,規范服務收費,不斷擴大免費低費服務范圍,壓縮企業融資擔保模式,大力發展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推動金惠融資擔保公司實行市場化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全民小額擔保項目131個,提供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427萬元。
以公正規范為准則,優化法治環境。嚴格規范執法檢查。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年計劃對1660戶市場主體進行抽查,並隨機派送抽查任務,使多個檢查事項可以一次完成。目前,已對121戶抽查對象實施了隨機抽查檢查。嚴格規范司法強制。出臺了《關於依法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具體實施辦法》和《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在偵辦案件中,對涉嫌犯罪的企業經營者依法慎用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對辦理企業犯罪案件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切實維護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今年以來,對涉及市場主體及管理人員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0人,都未對涉及企業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嚴格規范審判執行。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執行工作實施意見》,組織開展『訪企業、提建議、促發展』活動35次,開展涉民營企業案件專項執行活動,執結案件16件,執行到位1005萬元。全市各級法院依法公正審理涉及市場主體的各類案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切實提高了審判和執行效率。嚴格規范檢察監督。加大懲治各類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力度,加強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司法保護,審慎辦理涉企經營者犯罪案件,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
以『辦事不求人』為引領,打造雞西特色營商環境。今年3月以來,通過『辦事不求人』的落地落實,讓企業和群眾看到黨委和政府的決心,用『小切口』來優化全市營商大環境。首批推出的『辦事不求人』事項,涉及公安、教育、衛健、醫保等7個部門,包括落戶、辦證、擇校、住院等18個大項59個小項。通過精簡審批『主動辦』、公正透明『公開辦』、信息共享『網上辦』、手機APP 『掌上辦』、終端設備『自助辦』、下放權力『就近辦』、主動服務『我幫辦』,確保承諾事項落地生根,讓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為方便群眾辦事,還制定了『辦事不求人一圖詳解』,解決了群眾辦事『繁』與『煩』的問題。在市級領導的帶動下,全市共有1500多名領導乾部開展『走流程』1960次,全程體驗辦事1370次,發現並解決辦繳分離、服務設施不完善、支付方式單一等各類問題611個。在部門監督、群眾監督的基礎上,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辦事不求人』工作進行專項視察,征求不同層面企業家和中小微企業的意見建議,並對下步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市政府對這些意見和建議,全部進行了認真梳理,責成有關部門立即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