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好家風 爭做時代好少年
——全國『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中華好家風》宣講提綱
雞西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編寫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們,在你迎來人生的第一縷陽光,呵護你健康成長的就是『家』這個為你遮風擋雨的港灣,『家』也是你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蒙明理的搖籃。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風氣』——家風佔據著重要的一環,好的家風是你做人成纔的基石,是助力你理想起飛的跑道,將出色地伴隨你步入充滿活力的青春花季,潤澤你的一生。好家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世代相傳,與時俱進,構成中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
現在,就讓我們走入知識殿堂,開啟一次中華好家風的巡禮吧!
一、家風建設的時代意義
什麼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它通過代代相傳沿襲下來,體現著家族成員的精神、氣質、風貌與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的家族文化風格,它的內涵包括:修身、立志、報國、清廉、節儉、孝悌等很多方面。簡單地說,家風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家庭道德文化環境。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最基本細胞,正可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主流思想體系的儒家思想,更是將家族看做傳統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核心。家風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家庭成員在思想道德上具有約束作用,尤其是家族的榜樣力量在家風家教中會得到充分的彰顯。好的家風能夠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的氛圍中不斷獲取積極、健康、向上的正能量,這種無形的力量將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伴隨並影響著家庭中每個成員的一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說:『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說:『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2018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樹立新時代的家庭觀,引導婦女既要愛小家,也要愛國家,帶領家庭成員共同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在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等方面發揮優勢、擔起責任。』『要引導婦女帶動家庭成員,發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抵制歪風邪氣,弘揚清風正氣,以好的家風支橕起好的社會風氣。』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眉山三蘇祠考察調研時指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產。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纔。』
一個家庭的精神風貌,是社會和國家風氣的縮影。好的家風能夠引領人向上向善,而不良家風卻會敗壞社會風氣,貽害無窮。好的家風能促成好的民風、社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家庭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倘若每一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家教,那麼,中華民族的發展與進步將會獲得無盡的能量。
二、中華家風文化源遠流長
一部中華文明史清楚地表明,中華民族素有重家庭、講家教、守家風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發展成為一種濃郁醇厚的家風文化。家風家教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在氏族及血親維系的家庭中形成。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到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在眾多中華兒女的意識中,『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家教被提高到關乎社稷興衰與天下存亡的高度。孔門庭訓、孟母三遷、諸葛教子、岳母刺字等膾炙人口的家教故事,所蘊含的詩書傳家、教子義方、儉以養德、精忠報國的思想和道德理念,無一不是影響中國人家風傳承的典范。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優良的家風以一種潤物無聲、耳濡目染的方式浸染著人們的心靈,引導並維護著家庭的幸福和諧,進而影響著社會風氣的養成,成為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傳統。
可以說,千百年來,正是以良好的家風家教構成了中華傳統美德的的基本元素,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也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發展壯大起來的。
由中華好家風形成的中華家風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獨具特色,每一個歷史時期都能舉出關於家風家教較具代表性的文化內容。這些獨特的、熠熠生輝的家風文化,又多蘊含在家書家訓、楹聯、成語典故和詩詞曲賦之中,值得學習,值得深入發掘和傳承。
——家書家訓中的家風文化。家書家訓作為一種家族文化現象,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家書中的一些道德訓誡屬於家訓。家訓,又稱祖訓、庭訓、家誡,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繁衍生息過程中,世代積累的較為穩定的道德風尚、行為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生活作風。孔子『詩禮傳家』的佳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許多名人大家也都留有傳世家書家訓,諸如《誡子書》《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弟子規》《錢氏家訓》等等,其中蘊含的治家理念、規則,以及知識培養、道德教育的經驗、施教的方法等等,至今仍然是優秀傳統家訓中的精華部分。《顏氏家訓》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自成書以後,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尤其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儒士們教育子孫立身、處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張,以及培養人纔力主『治國有方、營家有道』等實用型觀念,繼承和發展了儒家以『明人倫』為宗旨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教育思想。
——楹聯中的家風文化。楹聯又稱對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從明代開始。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彰顯家風的『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比如:『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唯誠唯信行世事,克儉克勤踐家風』『世盛千般好,家和萬事興』『世俗錢財貴,家風翰墨香』『認認真真行事,堂堂正正做人』『忠孝仁和承祖訓,詩書禮樂構家風』等等,這些蘊含家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的楹聯,代表著世代傳承的家風。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這是從耕讀傳家家風演變而來的對聯,體現了古代文人重視讀書、以耕讀傳家為本為上的家風文化。這些楹聯都是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真實寫照。
——詩詞中的家風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楚辭開啟的中國詩詞發展,也包含不少體現家風家教的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詩教』。比如,《詩經·小雅·小宛》這首詩裡,抒發了懷念祖先、父母之情,憎惡、斥責兄弟的縱酒行為,勸誡他們這樣做辜負了父母的教育,直言要代替自己不爭氣的兄弟扶養教育幼子,述說自己終日不辭辛苦地努力勞作,以慰藉父母在天之靈。從詩篇所述的內容來看,作者非常思念父母在世時對他的良好教育,感嘆父母去世後兄弟違背父母的教誨,表達了自己為擔負起家庭責任,恪守著父母的教誨,終日為國事家事操勞奔波,努力維系著家族傳統的心願,告誡人們要不忘祖德,傳承祖德,弘揚家風。唐詩、宋詞堪稱是中國文學寶庫中兩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家風家教文化。比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贈內》,表達了與妻子白頭偕老的願望,表明願意安貧守己、勤儉持家,夫妻間應互敬互愛、相濡以沫,以清白的家風遺傳給子孫。
——成語典故中的家風文化。成語是漢語詞匯中特有的一種長期沿用的固定短語,主要源於歷史典故和民間故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既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又可以引經據典,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可以說,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慣用語、諺語相近,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謂之『成語』。成語典故是一個很易於接受又很容易推廣的家風傳播載體,久而久之,家風家教文化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比如為人們所熟知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母慈子孝,勤儉持家,琴瑟調和,厚德載物,敬老愛幼,上善若水,表裡如一等,這些成語都表達了家風教育的道德、美德內容,讓人過目不忘,牢記於心。
三、新時代中華好家風的內涵
家風連著時代,時代呼喚中華好家風。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今天,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風建設不但更加重要,還必須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賦予新時代的內涵,既要繼承傳統家風的優良精華,也要倡導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家風,或在繼承中華傳統好家風時賦予新義,讓新時代中華好家風提昇每一個家庭的精神文明素質和道德修養,促使每一個人自覺地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
(一)忠誠愛國。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這種情懷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傳承,已經深深地刻進了人們的心裡,成為中華文明賡續不絕、延綿至今的強大動力。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愛國始終是中華民族激昂的主旋律,愛國的家風也始終是中國家庭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是融為一體的。只有國家富強,家庭纔會興旺。追溯歷史,先賢的愛國事跡流傳千古,他們的愛國情懷已成為一種民族精神財富,被代代傳承。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始終秉承愛國之心,把自身的愛國情、強國志,融入祖國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二)孝老愛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善行的基礎。傳承『孝敬長輩』的家風十分重要,正所謂『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翻開歷史上的孝心故事,上至古聖先賢、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重視『孝敬長輩』,這是沒有時代區分的道德要求。今天我們國家依然高度重視對『孝敬長輩』這一美德的挖掘、開發和傳承,並大力提倡每個人都要付出實際行動。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作為子女,我們要孝敬長輩、愛護親人,做好家風的創建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三)崇德尚善。崇德尚善就是推崇德行、提倡善舉。『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自古以來,崇德尚善就是中華民族的底色。崇德尚善的家風也可以使家庭、家族積淀出深厚的道德底蘊,進而推動家族興盛。在傳統思想中,『崇德』強調的是以仁存心,即常懷仁愛之心。世人常用古聖先賢的話語,如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莊子的『愛人利物之謂仁』等,教育子孫後代愛他人、愛他物。在我國傳統家風家訓中,『仁愛』總會被放在首要位置,並且被單獨加以強調。行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行善可以從很多日常小事做起,常做善事、堅持行善是每一個積善之家的永久家訓,是需要我們踐行的良好家風,如今更成為全社會所推崇的一種公益行為。許多家庭都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成為公益家庭。
(四)誠實守信。『誠』是誠信品質中對於個人的要求,是實話實說、講真話、做真事的意思。誠實是一個人必備的優良品格,是修身立世之本。自古以來,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品質,始終是很多家庭教育子孫後代牢記於心、實踐於行的重要內容。誠實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其傳承離不開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更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身體力行。『信』則側重於人的交往層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質,也是人人尊崇、家家重視的待人之道,在中國家風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弘揚誠信家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誠信的家風將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五)恭謙有禮。恭謙有禮包括謙虛謹慎和恭敬有禮。謙虛謹慎就是既不因學問博大而傲慢,也不因地位顯赫而狂妄,能夠謹慎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待人謙恭,有利於形成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培育優良家風,從而促進社會形成好的民風、國風。謙虛謹慎的家風在當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激勵我們做一個永不自滿、不斷進步的人。恭敬有禮就是對人尊敬有禮貌。禮儀象征著一個人的修養和文明程度,生活中離不開『禮』,這一優秀品質早已融入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被無數家庭當做家風傳承和發揚,成為它們最持久的文化基因。
(六)勤儉持家。勤儉持家首先是勤勞不懶惰,勤勞的核心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中華民族向來推崇勞動,極為重視對家中子女勤勞美德的培養,將它看作修身、齊家和治國的重要途徑。勤勞成為中華民族普及最廣、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同時也成為歷代家庭訓誡子孫的主要內容,『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習勞習苦』等都是勤勞家風最直接的表達。勤儉持家另一個含義是節儉不浪費。『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朴勤勞的品德;對於家庭來說,『儉以興家』,可以減少家庭開支,是經營好家庭的重要理念;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節儉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需要,是民族永葆青春的秘方。『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節儉之風成為每個家庭的家風,匯聚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好風尚。
(七)篤志好學。『有志者,事竟成』。篤志,意思是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終會成功。志向是一個人的奮斗、方向和決心。有了遠大志向,纔會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纔會有更開闊的胸懷和更堅韌的毅力,纔能夠向著人生的目標努力前行。自古以來,許多家庭都非常注重教育子女樹立遠大的志向,志存高遠作為一種良好的家風家訓代代相傳。回眸人類歷史,成大事者無不是志存高遠者。勤奮好學也是我國家庭教育的永恆話題。因為只有勤奮,纔能學業有成、事業鼎盛,纔能實現理想與志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奮纔是成功的根源,纔能促進整個民族的進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活到老學到老』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許多家庭都形成了愛學習、爭上進的良好家風。
(八)樂業奉獻。樂業奉獻首先是要愛崗敬業,要有全身心投入的專注精神和刻苦、執著、精益求精的品質。這是對待一切事物和工作的根本態度,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樂業敬業是家風的一個重要方面。奉獻和敬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奉獻就是一心為他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樂於奉獻的人,從事工作的目的不是為個人的名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有益於集體、社會和國家。要做到『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了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九)清正廉潔。正直做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做人、做事公平公正的態度。無論社會怎樣發展,時代如何進步,正直始終是做人的根本。正直的人能夠不違背內心的道德准則,堅守做人的底線。追溯一個人正直風骨的形成,大多源於家風的影響。自古以來,正直的人總是倍受推崇,如敢於直諫的魏徵,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他們為人正直,敢說敢為,為世人所稱道,為人們所敬仰。一個家庭有正直的家風,家庭成員就會以正直為做人准則。廉潔是一個人崇高品質的表現,廉潔的家風不僅承載了先輩對後代的期望,也體現了華夏兒女的高尚追求。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廉潔的家風傳承至今,影響了很多家庭,並帶動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社會風氣。打造清正廉潔的家風,在今天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它時刻提醒我們要嚴於律己、靜心正氣。作為新時代的一分子,我們要堅守正直之心,清白做人,廉潔無私。
(十)勇毅創新。勇毅創新包括勇敢堅毅和勇於創新。勇敢堅毅是指有勇氣、有膽量面對困難,並能夠堅定而有毅力地克服困難。勇敢堅毅的精神品格像一束璀璨的光芒,指引並激勵著炎黃子孫勇敢面對困難,努力克服困難。勇敢堅毅不僅是個人、家庭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也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動力。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革命戰爭年代,許多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堅定而勇敢地斗爭。先輩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在戰場上奮不顧身、奮勇殺敵,他們勇敢堅毅的精神影響著家人和後代。勇於創新則是我們發展的動力、進步的階梯。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精神支橕著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實現飛躍,在飽經滄桑的征程中不斷超越。在今天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更需要傳承和培育創新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學會創新,善於創新,勇於創新,讓民族的創新精神得以傳承和弘揚。
四、傳承好家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搞好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好家風,是加強新時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要求,是當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需要全社會和全體成員共同承擔起責任,發揮方方面面的優勢,行使各自職責,推動形成傳家風、樹風氣、揚精神的良好局面。
一是注重家庭教育。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代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事方法,人生的成長之初離不開良好家風之光的照耀。家風教育的主陣地在家庭,家風也滲透在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因此,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初形成的地方,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要注意引導家庭開展家風建設,把家風擺在治家的重要地位,制定家風教育的內容和規劃,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歸納和總結每個家庭傳承下來的好家風、好傳統、好規矩。家長是家庭家風教育的主體,家長本身要有好的家風修養,在教育和傳承好家風的同時,還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青少年做出榜樣,為家風建設和弘揚中華好家風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二是搞好學校培育。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學校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好養成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重點增加家風教育內容,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家風文化中的紅色基因,大力弘揚紅色家風,發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和優勢。通過班隊會和課外實踐活動,以弘揚中華好家風為主題,開展讀書征文、演講、故事會、曬家風圖片視頻、纔藝比賽等活動,展示特色家風和美德行為。通過多種多樣的精彩活動,立德樹人,傳播中華好家風,讓青少年受到教育,加深對好家風的理解,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樹立,引導孩子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讓中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三是開展社會共育。社會是一個人成長鍛煉的大熔爐,也是家風家教最終得以檢驗的地方,青少年最終要走向社會。青少年自身的家風修養,在社會上展現的同時,也是一個綜合校正過程。青少年身上體現出的學習求知、行為方式、文明禮儀、人際交往等方面,通過實踐比較使之修正偏差,能更加完善對家風的認知和再實踐,通過社會大環境鍛煉熏陶提昇家風素質。同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要注重家風建設,負起家風教育的共建責任,合力推動家風建設。各部門尤其是婦聯、共青團、教育行政部門、社區街道、鄉鎮、各級關工委和其它相關機構、團體,都可以單獨或聯合開展推進家風建設工作,組織各種有益活動,運用網絡平臺和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紮實搞好家風教育,有效激發『群體效應』,在農村要注重通過重塑文明鄉風、淳朴民風來提振家風,讓中華好家風處處開花,亮點紛呈,形成全社會共同努力、人人參與的家風建設氛圍。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們,年華似水,川流不息。隨著少兒花蕾的長成和青春花朵的綻放,我們將開始步入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踐行和傳承中華好家風,會讓你放飛的理想翅膀更加有力,更加閃光,行穩致遠。作為置身於新時代的青少年,肩負著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和重托,承載著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使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要腳踏實地,奉獻社會,燃燒激情,用壯麗的青春奏響無愧於時代、人民和人生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