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強調:黑龍江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為國家產糧大縣的虎林市,始終牢記總書記:『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進現代種業提昇工程……』的方向指引,把科技興農放在首位。今年,虎林市水稻喜獲豐收。
9月26日,記者在虎頭鎮半站村的虎頭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看到,這裡每一塊地前設有一塊小牌,顯示著不一樣的水稻品種。虎林市農業技術專家欒浩文介紹,園區於2013年建成,核心區面積2000畝,10年間通過良種試驗示范,水稻良種輻射區已達10萬畝。今年,這裡試驗示范種植了從齊齊哈爾引進的航天水稻品種;示范推廣北大荒優質水稻品種龍墾2021、墾香稻08-169、龍稻1號、綏粳18等4個優質米品種。省農科院在園區設立新品種選育基地,首批栽培800餘個試驗品種,為選育適合本地優良高產品種奠定堅實基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近年來,虎林市與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院校合作,引進種子新品種6個、建立示范基地41個,域內綠都種業公司完成生物育種21個,其中珍寶香7號、佳香2號等品種已成為龍江東部當家品種。為達到示范引領作用,虎林市已建成水稻示范區5個,建成『三減』示范基地、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基地、『互聯網+農業』高標准基地130餘個,總面積120萬畝,20萬畝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與良種相配的是先進的生產技術。虎林市打造互聯網展示平臺1個、省『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樣板基地12個,開展格田化改造,接連引進植保無人機、衛星定位精密播種機、智能插秧機等一系列新型農業機械。無人機飛防作業、水稻精量測深施肥面積分別達到300萬畝和96萬畝,尤其是引進了全豐植保無人機,從2018年開始由虎林市政府每年出資500萬元免費為農民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
良種加良技使得虎林綠色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飛速提昇,農民收入也是一路攀昇。
園區裡,一片已經收割完畢的水稻地塊種的就是推廣品種墾香稻08—169。虎頭鎮農戶王連偉從事水稻種植已經有二十多年,2020年,他嘗試種植了十幾畝墾香稻08—169,銷路很好。他說:『這種水稻的優點是口感好、食味值高。2020年小批量種植的水稻收獲時,在地頭就以高出市場價格0.2元/斤被收走了。今年種植面擴大到500畝,預計能增收10多萬元。』而虎林市建恆家庭農場種植的1000畝稻花香也喜獲豐收。
現代科技為虎林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今年,虎林域內水稻種植面積374.1萬畝,科技化後,使得每畝增產10%以上,達到193萬噸,又是一個豐收年。
為保證顆粒歸倉,虎林市涉農部門全方位服務,保證農民搶抓農時及時收獲。同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也深入田間紮實開展測產工作。為確保測產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真實性,技術人員將對帶回的樣品進行室內考種,為今後農業生產提供決策依據,引導種植戶科學選種。
選良種,產好糧,牢牢端住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帶著這個初心使命,虎林將迎向一個又一個豐收年。
記者 張曉玲 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