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和單位召開會商會,對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及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具體如下:
當前已形成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
預計將持續到明年春
厄爾尼諾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偏高,極端天氣趨多趨強,災害復合鏈發風險加大。
今年冬季,我國前冬偏暖,後冬接近常年,南方降水偏多,北方地區可能發生低溫雪災,南方地區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西南等地森林火險等級高;西南、西北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沿海海域災害性海浪過程可能偏多;南方和西北地區地質災害可能分散發生。
- 低溫雨雪災害風險。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後冬接近常年,南方降水偏多;冬季後期(2024年1—2月)影響我國冷空氣過程次數偏多。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區可能發生低溫雪災,南方地區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但出現長時間、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可能性較小。
- 森林火災風險。綜合天氣趨勢、火災規律和火源特征等因素,冬季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較高。其中,廣西西部、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中北部等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高,西南部分地區局部時段可能出現極高火險等級。此外,四川西部、甘肅和寧夏草原區火險等級較高。
- 氣象乾旱風險。9月以來,雲貴川渝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氣象乾旱階段性發展,目前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和南部等地存在中等以上氣象乾旱。預計冬季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北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上述地區氣象乾旱發展可能性較大。
- 海洋災害風險。受冷空氣和冷空氣與溫帶氣旋配合影響,我國沿海可能出現1次災害性溫帶風暴潮過程,12—15次4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較近十年同期(11.6次)偏多。
- 地質災害風險。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東北部、湖北西部、湖南中部、廣西中北部、重慶東部、雲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甘肅東部、青海東部等部分地區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
綜合分析認為,12月份,華東、華中等地存在低溫雨雪災害風險;華南、西南等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高;北方江河流凌、封河情況將進一步發展;災害性海浪過程較常年略偏多;華東、中南、西南等局地可能發生地質災害。
新聞多看點
NEWS MORE
什麼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
厄爾尼諾事件在熱帶太平洋地區主要通過加熱大氣,使得全球溫度昇高。研究顯示,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區每昇高1℃,將會使全球年平均溫度上昇0.12℃。一次中等或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大約能夠使年平均的全球表面溫度上昇0.1℃至0.22℃。
正常情況下,赤道西太平洋是大片的暖水區,而東太平洋是一片冷水區。但在一些年份,這些情況會發生變化。
- 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高並造成大氣環流異常的一種氣候現象。
- 拉尼娜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
(a)正常狀態
(b)厄爾尼諾
(c)拉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