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召開的第三十四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文化創意展區上,一款剔透如冰的正方體禮品引得眾人駐足。當參觀者輕輕觸碰,內部封裝的石墨烯流體如星河湧動,這個被稱為『烯立方』的創意伴手禮,正是『中國石墨之都』雞西市麻山區的創新答卷——用26個月時間,將地下的黑礦石轉化為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文化符號。
作為天然鱗片石墨主產區,麻山區手握『黑色黃金』卻不滿足於傳統開采。『如何讓石墨從工業原料變身城市名片?』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旅局長高鵬介紹,歷時兩年多,麻山區聯合深圳、江西等地科技企業及省內設計團隊,終於攻克技術難關。『烯立方』采用玻璃外殼封裝石墨烯流體,通過石墨烯與金屬的創新結合,將材料優異的傳導特性轉化為可視化的磁力流動效果,讓抽象的科技概念變得觸手可及。盒體表面不僅鐫刻著『中國石墨之都』字樣,更融入『烯』字甲骨文造型,實現產業優勢與文化底蘊的雙重表達。
據介紹,展會現場,麻山區展位人氣爆棚。省內外客商及領導們紛紛駐足觀看時,對這款『會流動的科技藝術品』給予高度評價。客商李女士感嘆:『第一次見到能把石墨烯做成伴手禮,既實用又充滿設計感,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文創產品的印象。』據了解,『烯立方』突破傳統伴手禮功能局限,其內部石墨烯流體不僅具備獨特視覺效果,更暗含導熱、導電等材料特性,成為展示麻山產業實力的『移動名片』。
從地下開采到終端文創,麻山區的『石墨文章』越做越精彩。近年來,當地依托石墨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科技+產業』深度融合,持續加強石墨產業園區建設,吸引數十家上下游企業落戶。此次『烯立方』伴手禮的亮相,正是麻山探索跨界發展的縮影——既守住『中國石墨之都』的產業根基,又通過創意設計賦予石墨新的生命力。
『這只是起點。』高鵬透露,未來麻山區將繼續深挖石墨烯產業潛力,圍繞『科技麻山、人文麻山』定位,推出更多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創新產品。當黑礦石在創意與科技的賦能下化作流光溢彩的『烯立方』,麻山正用行動證明:傳統資源型地區也能走出一條科技與文化交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