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6月23日,記者有幸采訪到來我市開展『追尋英雄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活動的原東北老航校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黨組書記、副院長吳溉之的外孫鄭暉,聆聽他講述先輩參與人民空軍早期建設的艱辛歷程,以及傳承紅色精神的初心與堅守。
談及外祖父的革命歷程,鄭暉拿出一張灰白色的老照片,指尖劃過外祖父吳溉之的身影,他介紹道:『外祖父是湖南省平江縣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先後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平江起義。抗戰時期,他擔任八路軍前總軍法處處長,軍委總政組織部部長,鋤奸部部長等職。1946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外祖父(東北老航校首任政委)和朱瑞(東北老航校首任校長)作為主要創建者,參與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的籌建。同年3月1日,東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成立,先後輾轉至牡丹江、東安(今黑龍江省密山市)、長春。』說到這裡,鄭暉手指輕點照片,語氣不自覺加重:『1947年9月,東北老航校在密山迎來發展壯大階段。由「東總」參謀長劉亞樓兼任校長,外祖父作為東北軍政大學副政委,被委以兼任老航校政委的重任。同時,老航校成立了以我外祖父為書記的黨委臨時委員會,並組建了兩個飛行大隊。從1946年建校起,在短短的3年零9個月時間裡,老航校就培養出了一百多名飛行員和四百多名各類航空技術人員,為人民空軍和新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鄭暉深知,東北老航校的歷史意義非凡而深刻,老一輩航校人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闖出了一條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人民航空事業創建之路。如今,鄭暉身為東北老航校紀念館專家顧問和密山市東北老航校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致力於將『團結奮斗、艱苦創業、勇於獻身、開拓新路』的東北老航校精神,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生動故事,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他說:『我始終奔走在紅色文化傳承的一線,依托紀念館和研究會平臺,策劃並參與各類有關紅色文化的主題展覽、報告會等活動,希望能將老航校精神傳承發揚。』他懷著這份赤子般的熱忱,並以鏗鏘的實際行動,在紅色精神的傳承之路上不斷前行。
談及此次雞西參觀之行,鄭暉說道:『這次來到雞西參觀,我深深的感受到這座城市紅色文化底蘊的厚重和鮮活,東北老航校紀念館、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這些場館彰顯著先輩們堅定的信仰與無畏的精神,傳遞著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的深刻啟示,雞西將這些紅色資源保護的非常好。』
這段與歷史對話的旅程,讓革命後代鄭暉對自己所肩負的傳承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鄭暉將這份傳承的深意娓娓道來:『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希望讓更多人感知紅色故事的溫度,感受先輩們在艱苦歲月中拼搏的真實歷程,總結為十個字為讓歷史可感、讓奮斗可傳。』談及年輕一代如何接過紅色精神的接力棒,他的期望朴實卻飽含力量:『希望年輕人能多走進博物館、紀念館,銘記歷史不是停留在文字記憶,而是轉化為珍惜當下的自覺,傳承從不是空泛的口號,了解是起點,行動纔是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