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虎林市虎林鎮樺南村的菇娘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憑借沙壤土孕育的獨特甜度,以15元/斤的批發價佔據虎林市80%以上市場份額,單棚收益突破2萬元,成為『四邊兩地』模式下的『黃金作物』。
樺南村地處穆棱河衝積平原,獨特的沙壤土透氣性強、晝夜溫差大,為菇娘糖分積累提供了天然優勢。這裡的菇娘維生素C含量比普通品種高出30%,果肉飽滿、甜潤拉絲,深受市場青睞,種植戶姚永利介紹說:『我們的菇娘咬一口都能拉絲,客商都是提前半年下單,銷路穩定。』
(虎林鎮樺南村新采摘的菇娘)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虎林鎮組建專業專家團隊,量身定制契合本地綠色食品操作技術規程,每月安排鎮級技術人員下鄉4 - 6次,手把手指導農戶科學種植。全鎮累計推廣12個抗寒品種,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5%,優質品率提昇至92% ,為菇娘產業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
(菇娘種植基地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在產業發展模式上,樺南村積極探索創新,依托虎林鎮『庭院經濟矩陣』戰略,推行『四邊兩地』(田邊、路邊、溝邊、林邊+ 閑置地、輪作地)種植模式,高效利用土地資源,規模化種植菇娘、地瓜、山藥等特色作物。目前,該村菇娘種植面積已達100餘畝,帶動40餘戶村民年均增收4萬元,閑置土地利用率超95%,成為『小菜園、小藥園、小果園、小菌園』四園建設的示范樣板。
(虎林鎮樺南村菇娘種植基地)
近年來,虎林鎮持續深化『黨支部+ 園區+ 農戶』發展模式,創新建立『雙聯雙帶』機制,即支部聯系企業、黨員聯系農戶,帶動技術推廣與產品銷售。同時,構建『土地流轉掙租金、基地務工得薪金、訂單預支保底金、股份合作分紅金』的『四金』增收模式,通過美霖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230戶示范戶實現穩定增收,輻射800餘戶普通農戶。2025年上半年,虎林鎮村集體收入突破600萬元,小小菇娘產業正成為聯結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金色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