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工業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大機制、大師資、大課堂、大特色』四大核心,全面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與創新實踐,成功構建起多元一體的思政育人新格局,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構建『大機制』,築牢思政育人『強引擎』。學校黨委將思政課建設納入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雙組長的思政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統籌推進。同時,建立起黨委宣傳部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導、多部門協同的聯動機制,先後出臺多項規范性文件,明確建設目標與任務。在經費保障上,學校每年按比例列支『大思政課』建設專項經費,在『人財物』配置上給予政策傾斜,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堅實制度與物質支橕。
鍛造『大師資』,激活思政教學『源動力』。學校以培養『大先生』為目標,堅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首要標准,打造政治強、情懷深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近三年,累計組織200餘人次教師參與骨乾教師研修、跨校集體備課等培訓,教師獲省級以上教學競賽獎勵30餘項,獲評省級一流課5門。此外,聘請30餘名黨政乾部、大國工匠擔任實踐教學導師,組建『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校外專家』聯合育人團隊,以『內外聯動、師生同講』提昇育人感染力。
打造『大課堂』,拓展思政教育『新場域』。該校創新構建『理論+實踐+第二課堂+網絡』四維課程體系,推動思政教育破圈昇級。理論課堂上,編寫50餘萬字教學講義,制作130學時在線視頻;實踐課堂依托雞西萬人坑遺址、北大荒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設計100餘節沈浸式思政課;第二課堂打造《半條被子》等紅色舞臺劇,開展抗聯歌曲展演,受眾超2萬人;網絡課堂運用直播、社交軟件開展50餘次話題討論,參與人數超5萬。同時,與地方教育部門合作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消除教學盲區,實現思政教育全覆蓋。
凸顯『大特色』,擦亮思政品牌『金名片』。學校深挖地域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思政品牌。在紅色育人上,圍繞東北抗聯精神、紅燈記故事等,組織學生開展紅色研學2000餘人次,編寫龍江故事讀本;在工業育人上,依托校內百年礦山文化主題公園、校外恆山國家礦山公園,打造以礦山歷史、礦工精神為核心的工業思政品牌,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龍江重要講話精神,幫助學生理解黑龍江『五大戰略安全』定位,激發學生建設家鄉熱情。
如今,黑龍江工業學院通過『四個大』一體化推進,已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深度融合,為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