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6月29日訊 近年來,雞東縣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中,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培訓學習、外出打工、回鄉創業『三步走』圓了『老板夢』的農民達350多人,創辦各類經濟實體400多家,累計投資達6000多萬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農民變學生。雞東縣根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急需轉移就業的實際情況,把有針對性地搞好培訓,從而提高農民承攬『瓷器活』的能力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以縣職業技術學校等10多個培訓機構為依托,通過實施『農民工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以市場為導向,在搞好引導性培訓的基礎上,突出職業技能培訓。僅今年前5個月,培訓農民工達1000餘人,就業率達70%以上。
學生變工人。為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學生盡快變成工人,該縣采取了對外訂單培訓,對內培育龍頭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先後與北京、大連等地20多家企業簽訂了農民工培訓就業合同,確保農民學生及時就業。
工人變老板。隨著打工農民視野的開闊和『闖海』能力的不斷增強,一些有膽有識、敢想敢乾的佼佼者也開始實現自己的老板夢。為此,該縣的決策者因勢利導,積極采取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技術人纔、爭取重大項目、開展信息諮詢等措施,全力支持他們創業。目前,在深圳、青島、大連等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紮根』創業的雞東縣農民有200多人,成為該縣對外開放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