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麼是慢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髒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種器官損害的傳染性疾病。
全球慢乙肝流行情況
02
03
乙肝的傳播途徑
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HBV經母嬰、血液(包括皮膚和黏膜微小創傷)和性接觸傳播。
HBV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如同一辦公室、同一餐廳、同一宿捨、握手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HBV。
以下途徑不會傳播乙肝
04
《指南》中明確指出:『HBV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也未發現HBV能經吸血昆蟲(蚊蟲和臭蟲等)傳播。』
05
慢乙肝有哪些癥狀?
消化道癥狀:常見食欲缺乏、厭油、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
食欲缺乏:最為常見,多見於肝炎發病初期,食欲好轉是病情恢復的征兆。
肝區疼痛:約2/3病例有右上腹(肝區)疼痛,常向右背部放射。
慢乙肝有哪些體征?
06
蜘蛛痣:好發於面、頸、手掌;用鉛筆尖或牙簽壓迫中心可使蜘蛛消失。
肝掌:在手掌大小魚際部,手指掌面、基底部和足底都可見紅色斑點、斑塊。
黃疸:表現為鞏膜、皮膚的黃染,並伴有尿色加深。
07
HBV感染增加多種癌癥發生風險
HBV感染增加肝癌、胃癌、腎癌、淋巴瘤等多種癌癥發生風險。其中慢性HBV感染者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為15%-40%。慢乙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為非攜帶者的14-223倍。
肝功能正常,也需要抗乙肝病毒嗎?
08
若乙肝DNA陽性,即使肝功能正常,以下情況也需要抗乙肝病毒:
① 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HCC)家族史;
② 年齡>30歲;
③ 無創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髒存在明顯炎癥(G?2)或纖維化(F?2)
④ HBV相關肝外表現(如HBV相關性腎小球腎炎等)
09
慢乙肝治療就像爬臺階
慢乙肝治療的2大目標
10
11
如何選擇抗病毒藥物?
2022版《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意見:
初治患者:
強調選擇強效低耐藥核?類(NA)藥物,推薦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艾米替諾福韋(TMF);或Peg-lFN(長效乾擾素)
經治患者:
對 NA經治患者符合條件的優勢人群聯合Peg-lFN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臨床治愈
何為臨床治愈
12
對於部分適合條件的患者,應追求臨床治愈即:
停止治療後仍保持HBsAg陰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現)、HBV-DNA檢測不到、肝髒生物化學指標正常、肝髒組織病變改善
但因患者肝細胞核內cccDNA未被清除,因此存在HBV再激活和發生HCC的風險
追求臨床治愈的藥物選擇
NA經治的優勢人群聯合乾擾素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臨床治愈。
優勢人群:e抗原陰性;基線HBsAg<1500 IU/mL; 12周或24周時HBsAg<200 IU/mL或下降>1 lgIU/mL
13
生活中的乙肝預防措施
生活上主要預防血液傳播及性傳播:
① 不用未檢測乙型肝炎指標的血液及血制品;
② 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須刀、穿耳針、紋身針等進行美容活動;
③ 獻血需要到正規的獻血站;
④ 避免不潔性生活;
⑤ 保持良好潔淨的生活習慣;
⑥ 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乙肝疫苗是什麼?
14
可刺激人體產生保護性抗體,抗-HBs出現標志著對於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和抵抗能力,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15
慢乙肝感染者的監測與隨訪
每3-6個月進行血常規、生化、病毒學、甲胎蛋白、腹部超聲和肝髒硬度等檢查,必要時進行肝活組織檢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療指征,及時啟動治療。
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監測:監測抗病毒治療的療效、用藥依從性、耐藥情況、不良反應以及肝癌發生,建議每3-6個月進行血常規、生化、病毒學、甲胎蛋白、腹部超聲和肝髒硬度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