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麻山區新光村,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廠裡機器不停轉,工人忙不停。這一顆顆誘人的甜玉米,從田間到車間,再到全國多個城市的餐桌,不僅橕起了村裡的特色產業,更讓周邊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8月26日,走進新光村的甜玉米加工廠,撲面而來的是玉米的清甜香氣。生產線上,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忙著給玉米清洗去雜,有的專注地剝去外層老葉,有的則仔細分揀大小品相——顆粒飽滿的甜玉米在傳送帶上『列隊前行』,每一道工序都透著精細。
在車間的另一角的蒸爐房裡,更是熱氣騰騰,白茫茫的蒸汽中,幾名工人正將剛蒸煮好的玉米搬到晾曬架上,他們動作麻利有序,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我們從早上七點乾到晚上,一天下來能加工20多萬根玉米。』正在分揀玉米的村民丁雪麗擦了擦汗,語氣裡滿是滿足,『以前在家種地,一年忙到頭也就幾千塊收入,現在在廠裡上班,一個月穩穩拿三千多,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
傍晚時分,廠區空地上熱鬧起來。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們圍在一起,目光都投向了加工廠負責人金東憲手中的現金包。『張大哥,今天乾的不錯,這是150元拿好!』『李大姐,150元,明天繼續加油!』隨著一張張鈔票遞到手中,現場響起陣陣歡笑。
『能准時拿到現金,心裡踏實得很!』村民張燕數著工資,難掩激動,『我家種了20多畝甜玉米,全賣給廠裡,加上在這裡上班的收入,一年下來能有五萬多,供孩子上學、家裡日常開銷都綽綽有餘了!』
一直在忙碌中的新光村黨支部書記金東憲告訴記者:『我們種植加工的甜玉米是本地培育的優質品種,甜度高、口感好,在廣東、上海、深圳、武漢等大城市特別受歡迎。今年訂單排得很滿,預計能加工200萬棒,銷售形勢比往年好不少。』
據介紹,新光村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廠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每年不僅解決了周邊30多人的就業問題,還帶動200多戶農戶種植鮮食玉米,今年種植甜玉米達到100晌,比去年整整多種植了40晌。
『我們統一提供種子、技術指導,最後全部收購,讓村民不用愁銷路。』金東憲說,『就是想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通過發展種植鮮食玉米特色產業,讓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
麻紅娟 徐玲月 記者 孫洪義 塔日娜